Wednesday, 4 November 2020

Covid 19点滴记录


今天在便利店里付款,柜台前有个约50岁的安娣看见我站在一旁的安全列队线等待付款,便一脸紧张地拿了店员提供的单据就弹开。但轮到我付款时,安娣却站在距离我左边4尺的位置停止不动。我装作若无奇事地在付款以后,往另一边转身准备走人,却在转身以后,看见安娣用了神一般的轻功,马上4尺往前弹跳到柜台前拿起她留下的小雨伞,继续紧张兮兮地等我离开后再走开。


我当下错愕了好一会儿,真的有必要那么紧张吗? 我当时想。


无可否认,当下我多多少少产生了些许不悦感,虽然我们都深深明白为何安娣会这样做。


在疫情期间,一张口罩隔开的,不仅仅只是病菌而已

还有那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猜疑等等等。

因为在目前的潜规则里,

我们在家人、好友或生意伙伴面前无防备地会把口罩拿下,

在陌生人面前就会意识性地一定要把口罩紧紧带上。

在这里,这张口罩也等于划分了人与人关系之间的一道分割线。


有人紧张,有人无视

随着新闻每天的广泛报导,4位数字似乎已经变成了微妙的日常。

习惯很可怕,

尤其在那些四位数对他目前的生活毫无影响的群体,

加上经济压力底下,他们能够看得见的,只有生意的抢救与银行户头上的数额了。


昨晚临睡前,内心不禁有股深深地感慨,

我能够想象,此时此刻,在医院里,那些像战场一样惨不忍睹的画面。


我不认为CMCO的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减低疫情。

我认为政府目前所颁布地那些模拟两可的措施,

即无法让经济稳定,也无法干脆利落地控制疫情,

只不过是让大伙儿跟他一起自欺欺人,顺道满足政治家们的欲望罢了。


MCO的时候,虽然也精神紧张,但我们可以看见数字逐日减少。

那现在的CMCO又会维持多久?

直到医院防线被击垮?

直到疫苗出现?

那些选择呆在家挨饼干的群体,怎么挨到CMCO结束的那天?

就算是那些选择走出去继续拼搏的人们,也未必可以。


而那些在医院里没有任何选择权利的医护人员,何时才能回家?

Thursday, 9 January 2020

人生图书馆


图片下载自: http://m.8desk.com/wallpaper/1465916.html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3月尾准备前往日本的剧场案子已经在筹备过程了。
昨晚的排练,由其中一位演员分享她曾经到过乌克兰进行拍摄的事迹分享。
乌克兰事迹不是作品的主轴,但却是一条重要的轨迹。

分享过程中,大家看着投影在白色墙壁上乌克兰的地图,
分享人细说乌克兰的简略地理与历史背景,其中包括其与俄罗斯的冲突,
她更分享了自己在切尔诺贝利所拍摄的360度视频,
我们用了VR播放器体验那360度环绕现场的画面,其震撼度实在难以言喻。

切尔诺贝尔核事故简介

切尔诺贝尔当地采访 - 360度影片

--------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深入地与Five Arts Centre合作,
有种第一次合作就爱上这个团队的感觉。
虽然大部分时候大家都在用一种火箭似的流利英语作交流,
虽然我大部分时候只能弄懂80%左右的资讯,
每一次的会议我有10%的时间都用在google translate确保自己听见的vocabulary 没有搞错,
但这种知识分子齐聚一堂,看着大家带着满满的经验却不吝啬地坐下来分享,
这样的感觉实在太棒了。

置身在现场,仿佛身边每个人都是一栋活生生的图书馆,
第一次的排练就让我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听着乌克兰事件,不禁让我联想起自己当初游走在图书馆的日子,
那种每天都有新资讯和历史探讨的感觉实在很棒,
每一次的探索都有一种自己又多了解世界一些的感觉,
还记得那一次我开始探讨ISIS的由来,买了几本相关书籍,
还翻找了默罕默德的背景,
这种探索对身边的朋友而言也许感觉蛮奇怪,但我觉得实在是挺有趣的。

当然除了那么严肃的课题以外,我也很喜欢在图书馆追寻三毛与荷西的故事,
当时只要事曾经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存在过的人事物对我而言都是很有趣的。

实在很怀念那段每天都在看书的日子,
回到吉隆坡以后这样的日子可谓稀罕了,
但很庆幸这次参与的剧场团队又给了我阅读的机会,
有个正当的理由阅读,实在太好了!

拿起书本,看见地图,
我就感觉自己活过来了。
这样的感觉真好。

Tuesday, 31 December 2019

结2019



在启笔之前,我尝试寻找自己在2018年的结语,
结果发现2018年的11月直到2019年的新年,
我都在以过山车的速度奔波在工作生涯里。
所以根本没有时间写下任何结语。

但是我并没有忘记自己当时身体精神健康几乎被耗尽的躯壳,
2018年的年头,我告诉自己,为了生存,我必须得努力奋斗闯出一番成绩,
所以整个2018可说是马不停蹄,一单接一单的工作,
每个星期持续性地南上北下,搭飞机往各个国家奔跑,
外表看似精彩却还是难掩那种可怕的熬夜时光,
深夜2点一个人独自站在大草场上program着隔天的灯光,
在国外,已经是凌晨2点的冬天却仍在24小时快餐店的会议里讨论着企划,
很多个深夜,都是一个人独自徒步回酒店。

我其实挺享受独自徒步的时光,但这种忙碌并没有为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好转。
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体抗力弱得连自己都能感受到害怕的地步。
当时我问自己,这是我所向往的生活吗?答案显然不
于是2019年,我铁下心来决定作出巨大的改变
我狠下心地推掉了绝大部分的工作,跑去学美容

虽然美容只学了半年就离开了,但收获还是很多的。
这份工作让我学会放下过去的身段,一切从低做起,
它给了我一次新的机会,重新认识过往的自己。
在美容院工作的日子是平静的,它与我而言就像是在修行。
感恩自己在过程里学习到的一切和每一段机缘。

-----

2019年的下半年,生活节奏开始变得比较快,
感觉就像是在沙漠步行的路上偶遇了吉普车,
仍然身在沙漠里,但遇上的吉普车队伍目标很明确,
搭上这趟顺风车让我原本看似艰辛的路途瞬间变得愉快,
沙漠的风沙拍在脸上也不再觉得刺痛,反而有种痛快的感觉。
偶尔逗留在绿洲的嬉闹歇息更是难忘的回忆。

衷心感谢我的吉普车队伍--冬令营的队友们

-----

2019年最大的心得,大概就是成功改变了自己爱埋怨的习惯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办到的,大概就是厌倦了那种不停埋怨生活也没有变好的状态
所以在埋怨以前我选择不再思考那份负面的情绪,
与其埋怨不如把时间花在更值得自己疼爱的人事物身上,
没有事情比自己和身边所爱的人都快乐还重要。
于是,生活愉快变成我目前最重要的宗旨。

-----

这几年的考验当中,我深深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孩子。
因为在我身边一直有一大群给我支持与鼓励的朋友,无论是各种资源还是心灵上。
我很感激*
我陈薇琪何德何能让你们愿意为了我停下脚步伸出援手
但是你们都做了,义无反顾地
你们给我的不只是一个援手,还有一份很重要的学习
我目前虽然无法给你们回馈些什么
但这份恩情,我深深记在心里*

-----

我还得特别谢谢那位在我背后一直默默扶持我支持我的另一半。
谢谢你愿意包容我的任性,让我自由翱翔。
生活上你实在帮我back up了很多东西,谢谢你,我爱你。

-----

今年终于得知我这位在我生命里占据非常重要地位的他没事。
为此我的心踏实了许多。
你不在的那些年我都好难过,但你总算回到生活轨道上。
你不知道,当我得知你安好,我感觉有多踏实。
虽然我们一直还不能见面,但只要知道你生活过得不错,我就觉得安心快乐。
我们都要在岁月中好好活下去。希望我们可以尽快见面。爱你。

-----

2019年的我有更多的时间记录生活上的琐事,
我其实很喜欢这样的感觉。至少这是忙碌在剧场工作时,我完全无法做到的。
2020年希望我可以把一部分的时间花在阅读上,
脱离阅读的日子有一段时间了,
我实在有怀念当初在沙巴那段经常阅读的日子。
我有一种预感,也许这样写着写着,我往后大概就可以写出很多作品来了。

-----

2019年的我还是超级水肿,整个就是涨成肉丸一样。
我想缓慢的新陈代谢是很主要的一个因素。
来临的2020年,我不期待自己可以瘦成一个大美女,
(我觉得变美其实挺苦恼的,要照顾的仪态太多了)
(我知道这个顾虑基本上跟我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可以允许自己偶尔假装苦恼一下,哈哈哈!)
但健康绝对是需要重视的,尤其是因为重量而产生的负担。

-----

2020年,
希望自己可以健康一点
希望家里的经济压力少一点(我会努力卖保险赚钱养家的)
希望我和所有所爱之人都能快乐顺心
希望自己可以至少读10本书

我不敢奢望一个人的背包旅行,虽然它是我非常向往的。
但不强求 : )

关于未来的期望,
如果可以,我希望可以把停下的德语继续延续念下去,我其实真的挺喜欢语言的魅力。
多学几个国家的语言,这样旅行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了。
如果可以,我就减肥成功当个行动灵活的小孩,这样我就能圆梦,上山又下海了。
我一定得在有生之年考潜水牌。


哈哈,还有很多事情想做,但还是先把目前做好。不贪心。


Anyway,
新的一年,祝愿大家新年快乐,我爱你们。



Thursday, 19 December 2019

2019年 “寻根之旅” 福建安溪冬令营 《续焰》


冬令营在马来西亚安溪总会与中国侨联及各单位的合作下,
成功在吉隆坡Transit Hotel、安溪慈山农中与安溪华侨职校举办。


什么是寻根之旅

大体上顾名思义的话,这个生活营的确是一个只开放给拥有安溪祖籍的青少年,
一个可以回到自己祖先的故土,一窥祖国大地之情的生活营。
而生活营本身的课程内容,在这个祖国大地热情款待的大基础上,
主要还是以孩子的个人成长、心理素质的培养、团队默契与沟通为本。
借助祖国的完善设备,达到更有效的学习。

------

我所带领的组别-雪焰组

















距离上一次参与生活营是2016年的戏剧营,
自从中学毕业以后,基本上所参与的生活营皆是以课程指导老师的身份参与,
一直以来也都只参与了戏剧生活营,接触戏剧类型以外的生活营,这还是第一次。

这一次主要是以带领員的身份参与为期14天的冬令营。
带领員并不需要带课,主要以小组内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态度,带领学生进行分享与辅导。

这一次主要带着观察者的心态入营,当个小小探险員, 准备找出其中的奥妙。
这趟旅程的确不负众望,获益良多。
除了新的资讯以外,更多的是在观察期间,重新检视自己对于特定规范、课程要求、
各种协调、合作模式等,是否落入了某些框架的陷阱。


*一起学习,人皆平等*

在这个生活营里,没有老师,只有课程主带、负责营会规划与控场的领队组、小组带领員与营员。
个人觉得其中一个很不错的学习就在这一块,把老师和学生这个阶级制度拿掉,
让营员明白就算是带领員,也都是站在一个相互学习的立场上。
因此在分享环节里,带领员和学员一起分享心得,也一起参与大部分活动项目。
这样的处理不仅让沟通达到真正的相互,撇开了老师的身份,学员的分享也更加轻松自在。

学习包饺子















创意饺子 XD


















*团队是如此重要*

营会里大部分活动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这种种的都在验证一个强大的团队所能产生的力量。
所谓强大,并不意指团队内每个都是精英,而是在大家100%的配合度下,把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
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拿起一些责任,或放下一些坚持,才得以配合。
没有霸权的领导,也没有自我孤立的队员,学习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队伍才能强大。


















*不能忽视的群体力量*

其中攀爬毕业墙这个项目让我看起来觉得特别感动。
在教官的指导下,56位学生必须依靠自身的能力,40分钟时限,
在没有绳子和任何道具的协助底下,徒手翻越一面4.2米高的板墙。
学生们一个踏着另一个人的肩膀,已经成功爬上去的人再把人往上拉,
一群人一起协助一个人翻越到墙的另一面。
我想蚂蚁大概就是依靠着这样的意念存活至今。
可惜这社会的人们,却忘了每天都在自己眼前划过的简单道理。
学生们费尽了力气,在短短的29分钟,无论是男男女女,高矮肥瘦,大家都成功跨过了这面墙。




希望这面墙,在每个人心中播下的种子,可以在大家往后的日子里持续成长,
待他日,即使墙破木枯,精神犹存。

此精神,是团队,亦是生活。



慈山农中的午餐 - 难以忘怀的伙食
慈山农中宿舍厕所+澡间 - 必须留念的空间

宿舍刷牙与凉衣服的空间

Monday, 28 October 2019

雪隆安溪会馆90周年庆典 - 延续一个好精神


雪隆安溪会馆90周年庆典-幕后工作团队合照



作为一个90后,我必须承认自己当初对于会馆的认知是非常浅薄的。在中学的那个年代,我对于会馆的认识仅局限于学校的捐款项目,还有长辈们闲话家常中的“打麻将”、“卡啦OK”等等。后来到了学院念书,才开始发现有些会馆有提供奖学金。

出来做event以后,就知道只要有“会馆”几乎就等于有官商有剪彩有拍照有酒席有很长演讲。另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出席者大部分都是长辈级人物,年轻人寥寥无几。

这些,都是我过往对于会馆的刻板印象。


那么会馆于现代,到底扮演着一个怎样角色?它跟年轻一代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一次参与雪隆安溪会馆的90周年庆典的幕后筹备工作,让我对会馆运作不仅有了新的认识,也发掘了许多可贵的精神。


*愿意栽培年轻一代 - 《中国安溪寻根之旅》冬令营*


我并不知道会馆的青少年们在这趟冬令营到底学习了什么,但我可以确定的是,冬令营让这群青少年有了自立自主的能力,大家也抱持着积极快乐的工作态度,每个参与庆典工作的青少年们的配合度甚好,在工作中该有的认真与机警都完全展现。

能够有这样一群懂得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青少年,相信在冬令营里所规划的团队活动居功不小,也给予会馆对于新一代的文化传承起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批愿意给予年轻人机会的长辈*


在会馆工作时,其中让我颇为惊讶的画面是,总会有一些年轻的会员不时来到会馆,打开电脑便开始埋头苦干起来。他们有的在为会馆日夜赶做影片剪接,有的在做各种平面设计等等,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在处理手上的工作。在这些年轻人埋头苦干的当儿,还会有些长辈不时带来一些亲自下厨的好料与大家分享,更还有长辈默默地在一旁协助与等着大家放工一同去吃一顿晚餐。

个人觉得这样的一种陪伴是很珍贵的,尤其在这个年代会馆看起来也许很有钱,但真正愿意下手做事情的未必多,然而愿意陪伴、提拔与看着年轻人成长的长辈们就更为可贵了。


*老板们不只是老板,更是愿意一起亲手参与工作,一同学习与分享知识*


关于这一点确实让我感动。能够当老板并不容易,因此成功当上老板的多少会希望自己与别人的待遇不一样。但是在会馆,只要大家一坐下来开小组会议讨论工作,都愿意放下自己的身份专心做事与学习。其中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大伙儿在开会的时候,我给大家分享如何分辨左台和右台 Stage left, stage right, house left, house right。看着每个日理万机老板们开始比手画脚地分辨着舞台的左右,有些抓抓头,有些还站起来亲自示范,画面非常逗趣。也感恩大家愿意聆听我的建议。


------------------

我想其实无论经历多少年,会馆“共谋福利”的精神始终是不变的。
当初许多会馆在马来西亚成立之时,都是抱持着同胞携手一同在这片土地上互相扶持,一起谋生的概念。
但无论谋了多少福利,一个族群的文化与精神始终是不能摒弃的,就像那一群能够机警完成任务的冬令营青少年一样。
只有让人敬佩的精神和文化可以让一个族群延续下去。
然而一个文化的传承背后必须得有一群很重要的队伍作付出,无论是历史的保存,精神的保存等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庆幸如今在雪隆安溪会馆还能看见这么一群尽心尽力为历史与未来付出的一班朋友。这样的工作磁场和能量实在难得。虽然不是安溪人,但我为你们的精神感到骄傲。

安社长歌九十载

溪流永续一家亲


希望这样的传承精神能够在马来西亚的各个会馆持续下去,让一个好精神好能量延续!👍

Sunday, 8 September 2019

什么叫做离开剧场?



昨天去看《当夜来临》时,听见老师和家长的一段对话,觉得特别有意思。

父母坦诚说自己看完演出后并不是很明白演出内容,老师的回答大意上是这样表示:“观赏艺术并不需要完全清清楚楚地了解它在说什么,感受比较重要。艺术本来就是一种感受,是这个社会给予我们太多的定义,就好像黑色这个颜色,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说黑色代表什么什么,定义这个定义那个,但是艺术就是教会你用一个新的角度,重新感受黑色,让你的感受告诉你黑色是什么,而不是别人口中所定义的那个就是绝对。”

后来在前台与朋友及学生闲聊,有个学生被指说:“她要离开剧场不做了!”
我转过头去看她,她笑而不语 ,感觉那像是一个沉重的决定。
我后来笑着回答:“其实你根本不需要太在意离开不离开,因为它其实就跟你出门选择想穿拖鞋还是球鞋的选择是差不多的。你今天选择了球鞋,并不代表你明天不能穿拖鞋。

当然我能理解那其中的感受。毕竟打混的这些年来,这种“离开不离开”的思考总是会重复被脑袋咀嚼。我以前加入过一个剧场教学团体,那时还是个少年,没什么见识,也不会自己做research, 决定离开时以为自己从此得跟深爱的理想道别,那时候离开与我而言像是世界末日一般,我痛哭了好多个晚上。直到后来我重新在“剧场”、“生活”与“艺术”之间有了新的定义,接触的人事物多了,感受也随着不同。

如果说离开剧场与艺术代表的是离开某个小圈子或舒适圈,那我确定自己并不想只呆在一个圈子里。但剧场与艺术根本并不是一个圈子,那这个圈子是谁定义出来的呢?

我近期从一些朋友的口中听见有人给我宣传说我放弃了自己的剧场灯光事业,关闭公司。关于这样的宣传我并不想太在意对方背后的用意。但是无论别人说了些什么,我并不会因为一个宣传导致我从此忘记了灯图怎么画,电线怎么接,更不会因此忘了怎么操作灯光控制台。

所以如果你曾经看过我的作品,觉得希望我和你的创作一起配合,我也不会因为公司关闭而拒绝与一个好导演合作。

已经累积的经验,已经学会的知识,除了自己,是没有人可以拿走的。所以我们重新回到这个课题,什么是离开?

关于创作与生命的修炼,不是只有一种。不是别人走过的路才可以成为道路。成为一个好的创作者还是演员,不一定就必须要修读硕士班,或是一直接演出就是通往这个“好”。(关于什么是好,那又是另一个可以被谈论几天几夜的哲学题了。)

关于这一点我得感恩自己选择了美容这个行业,因为每一次洗脸的2个小时,都是一个一对一的访问,一个故事的分享,一个创作的收获。

以往埋头于剧场创作,自己一直很希望多写些文章的念头一直无法达成。也因为转换了工作环境,我才得以重新挤出了更多思考和灵感的空间。

以前在剧场里看故事,虽然开拓了视野,却毫不实在,因为那些故事中的人物极少出现在生活里。要我说嘛,平时生活里进进出出都是剧场人,谈的说的都是什么定义、文学、理想、剧本bla bla bla。但现在在美容院里交换故事,听的,是谁开始大肚了,该怎么坐月,谁怎么做生意,谁是牙医怎么给人看病,谁是严重精神病患怎么面对他的夜晚,谁怎么做youtuber等等。这些故事在我听来即真实又实在,每一天都有新的故事学习。

那这样算是“离开”吗?我认为我并没有离开过。对于我的创作我的精神我的坚持我一步都没有离开过。我只是从包鞋换成拖鞋走,然后偶尔又穿回包鞋。

人生这么长,所经历之事何止是区区一个剧场。但无论如何,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不管是知识还是做人的学问。就算是我现在提出的定义,它也即将随着我未来的历练有所改变,就像一部舞台作品随着不停地巡演,导演排戏再排戏,整部剧持续成长,一样。

Saturday, 5 May 2018

暗房剧场 - 技术监督与指导笔记 BlackRoom Theatre - Technical Consult & Workshop Notes

暗房剧场 - 技术监督与指导笔记

BlackRoom Theatre - Technical Consult & Workshop Notes

参与项目概要:
Involve Project:
1)灯光把杆与电路系统设计-绘制3D图/Designation of Lighting Bar & Electricity power system - 3D Plan drawing
2)监督灯光器材采购  Consultation of Lighting Equipment
3)灯光设备组装与设置 / Lighting system & Equipment setup
4)剧场安全意识工作坊  Theatre Safety Workshop
5)剧场灯光工作坊  Theatre Lighting Workshop
6Avolite 灯光控制台入门工作坊/Introduction of Avolite Tiger Touch Programming Workshop
7)开幕典礼灯光设计  Theatre Opening Event Lighting Design

(english version at below)
关于暗房剧场 
暗房剧场于2018年新建于柔佛, 位于店屋楼层顶楼(有电梯),是目前以小型私营黑箱剧场里头其中一个空间较大黑箱剧场。
剧场全长约20米,宽约10米,高3.2米,内附观众席,后台,化妆间等,也有基本剧场音响与灯光设备,目前已是一个完善的小型演出场地。

感想与笔记
参与此计划从早期会谈讨论、测量、绘图到后期一切完成,从201711月至今,约4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是我第一次如此完整地参与整个黑箱技术制作的计划与实施。对我而言此次合作绝对是非常好的经验,对于黑箱设置的经验不是没有,但是这次得以如此详细的地把每一个步骤剥开细嚼实践验证,实在机会难得。这还得特别感谢好友绝对的信任和包容,起剧场这件事要花的钱绝对不是小数目,但是该如何运用预算买到好器材让剧场的设备完善又user friendly是很重要的一环,每一个部门的预算都必须精打细敲才可以。

关于电
对于在商店区盖剧场这件事,肯定会有电力不足的问题发生。一般商店楼层TNB提供的电量都在100A以下,但是剧场本身除了有一堆的冷气,还有灯光器材都需要很多电量,再加上暗房另有设置一处cafe营业,因此暗房特别向TNB多申请了另外100A的电量(当然这是要付费的,不便宜)。

*TIPS:
关于商店经营剧场音响设备容易有buzzing的问题,后来在询问过程里发现,其实只要在还未动工之前,找电工拿仪器来检查,确定埋在该店地底下的Earth针埋得够深,有把多余的电都送走问题就解决了。如果电工检查到那支针不够深,那恐怕就要开洞重新再埋针,是个大工程。

关于工作坊
此次对于暗房团队觉得钦佩的事情是,他们团队重视学习,我们都知道在马来西亚懂得剧场经营或技术设置的人不多,绝大部分都是靠着乱闯乱撞得来的经验。但是他们在一开始准备盖黑箱时,已经有一笔准备让团队上工作坊的预算,秉持着我们不懂但我们准备学习的理念,这点让我甚感安慰。

剧场初建,所有关于安全和如何维持与经营的知识分享是很重要的,因为拥有对的常识得以带你走少很多冤枉路也比较省钱。举个例子,如果团队买了很好的灯光控制台却只会开灯关灯不懂得做效果的话,浪费资源不说,如果在使用过程因为不熟悉运作而弄坏器材的话就更是悲剧了。

剧场安全意识很重要
“Don’t be sorry, Be safe”
此次给团队开工作坊,我特别注明上其他工作坊之前,务必先来一堂剧场安全意识工作坊。暗房剧场在3楼,如果剧场主人自己都不懂得规划逃生路线,不熟悉灭火器怎么运作,不懂得每个月按例检查设备的话,那是一件绝对危险的事情。在业界工作的这几年一直发现身边的朋友们对于安全意识的警觉性少之又少,每当看到有人爬在高空手上拿着一堆工具,英架底下还有人坐在地上慢条斯理地折布发梦我心里就翻了无数个白眼。其实安全谁不懂,但在剧场工作或长期活动的表演者或工作人员,有没有懂得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就另当别论了。

对于团队
与暗房团队的合作可谓是让我挣了大眼,不合作都不知道暗房团队的强大。暗房团队本身绝大部分团员并不是全职剧场工作者,他们有些是插画家、手作师傅、教师等,因此暗房的运作一向不止涉及剧场,还是个多领域涉足的艺术活动与教育活跃团队。与他们合作除了感受到满满地正能量以外,也让人钦佩的是,靠着中学时期对于艺术与戏剧的喜爱,他们坚持至今的精神。个人觉得在一个大团队里,领导人得懂得如何把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一群人永远比一个人的力量强大 只要把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运作就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个团队的领导人不喜欢别人mention她是leader, 哈哈哈,但是我还是得在这里给她一鞠躬,你有着很强大的能量,感谢你把自己的能量散发出来带领整个团队。未来继续一起加油。

有空也来看看这个新剧场吧!
暗房官方脸书


About BlackRoom Theatre 
BlackRoom Theatre was recently a new builded theatre in JB, it’s at the top floor of the shop lot building (with lift). As a small scale theatre which own privately, BlackRoom Theatre has a big space with an average of 20m length, 10m width and 3.2m height. It contains well ready audience seats, back stage, dressing room etc, and also with basic lighting bars, sound & light equipments as it’s now a well ready blackbox for performances. 

Thought and Notes
The works in this project from early discussion, measurement, plan drawing until the end, from November 2017, it takes about 4 months. It’s my very first time to manage a whole process of technical work planning and operating in such a complete and details way. It’s a fantastic experience for me. Thanks to my friend who all the way giving trust and understanding. It spend a lots of fund to build a blackbox theatre, and it’s very important on how you budget it in good equipments to make a theatre being user friendly.  

About Electricity
It’s always happen that the power are usually not enough when you build a theatre in a shop lot area. A normal current that the shop lot usually have are 100A and below. But theatre require a lot of air conds and the lighting equipment require even more power consumption.  Besides, BlackRoom theatre is running a cafe business right beside the theatre, therefore we applied another extra 100A current (Of course it cost much).

*TIPS:
Tips for the buzzing problem that we usually found when running a show at a shop lot. Was found out it’s actually cause by the earth point down from ground of the shop. You can always get an electric technician to do a test before renovation started. You need to make sure the earth point is deep enough for the exceeded power to flow off or else you will need to “replant” the point deeper. 

About Workshop
As we know in Malaysia we are lack of knowledge in running a theatre business or either technical setup. You can hardly get someone who is well professional and knowledgeable in it but most of the time we only gain experience by a load of faulty or uncertain experience. But the team of BlackRoom is different, and this is what I felt respect to them. With a mind set of “We know nothing but we are willing to learn”, they kept a budget for workshop and learning before they start to run the theatre business. This make me feel impressive.

For me, knowledge in safety and how you maintain and run a theatre are very important especially at the beginning point. With well knowledge it definitely spend less. For example, if you’ve bought a great lighting console but you don’t know how to create an effect beside just playing with faders that are well set by others, let’s not say about wasting money, it’s definitely a catastrophe if it’s broken because of the wrong way it being used.  

Theatre Safety is Very IMPORTANT
“Don’t be sorry, Be safe”
I especially mentioned that we need to have a Theatre safety workshop first before all the other workshops happened. BlackRoom Theatre is at 3rd floor, it will be a tragedy if the owner doesn’t realised about the safety exit plan, doesn’t do a monthly safety equipment check or don’t even know how to use a fire extinguisher. As these years that I worked in theatre,  people around seems seriously lack of awareness about safety issues. Whenever i saw someone was holding tools from height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others standing or sitting day dreaming right beside of the scaffolding, it’s really piss me off. To be honest, who doesn’t know about safety? But it’s the awareness, as a person who always work inside theatre, you should at least have the awareness to protect youself and those beside you. 

About the team
The corporation with the team are amazing, you wouldn’t know how strong they are! Basically most of the team members are not a full time theatre worker, some of them are illustrators, handmade artist, teacher etc. Therefore what BlackRoom Theatre organised not only theatre program but also actively in some other arts activity such as gallery, festival, education etc. Their persistence in arts are so respectful and full of positive energy during the moment you work with them. I think it’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leader to know how to put someone in the right position, and this is what i felt their team is strong about. “A team is always more powerful than alone” i think they are all agree with this and they really did it well. The leader in the team doesn’t like us to name her as “The Leader”, hahaha, but I would like to give her a bow. She didn’t know that she’s having such a powerful energy to lead the whole team. I’m sure the team will get stronger in the future!

Do take your time someday to step into BlackRoom Theatre and have a look!
BlackRoom Theatre FB:

The Opening of BlackRoom Theatre 1st April 2018

The Setup for Opening (you see what lighting board they use!!! XD)

A wide shot of BlackRoom Theatre

A record of me doing the wiring for the dimmer set
Yea~~~ it's wires.... Ha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