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2 August 2015

沙巴昆达山Kundasang · Little Hut 寒舍·民宿

第一印象

坦白说,也许我仍然是个见识浅薄之辈,因为第一次走上这座雄伟的山林里,第一次步在这些步道、小桥、流水和冷空气,我陶醉在这世外桃源的情境里,也深深地惊讶竟然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找寻到一块这么漂亮的地方。


 当生活走进某个窘途,脑袋无法思考生活各个琐碎的事情,繁杂的工作和人事问题,这种混乱的思绪直叫人想逃离。  我们大概就是在这样的情绪底下突然决定上山的。


雨后,在寒舍往外走的小路上拍到的风景

我对于神山的第一印象来自两年前,某个中学华文老师在FB上传的照片,那是一个雾水弥漫的美丽山景。那时起我便决定自己以后一定要亲自到此地证实它的美丽之处。

辗转之下我在2年后的这一天决定上山看看。
由于此次行动是个偶然的决定,导致我只有2天的时间预定酒店和作准备。

在朋友的推介下,我上网做了关于寒舍的资料搜索。
寒舍给我的第一印象说起来还蛮有趣的,在寒舍的部落里除了房间资料以外,还一直在部落里不停地强调自己的寒舍没有什么什么跟什么什么。

纵然有很多的”没有”,但那些“没有”并没有对我造成很大的影响。再加上还是想亲眼去验证一下到底寒舍是不是如照片所示的那么美丽,最后就干脆敲定了寒舍2天1夜的住宿。


各式小屋
寒舍小屋(图片源自寒舍部落格)

寒舍目前有5个小屋,有些是供2人居住,有些则是供家庭5人以上居住的,都是小而精巧的空间设计。据民宿老板说,这一间一间的民宿并不是同时兴建起来的,我入住的时候小屋六仍在兴建中。在这里首先有的是上图右的Hut Attack小屋,这Hut Attack小屋原本是老板自己的家,他们两夫妻后来搬到自己位于上图左的房屋,再建起Bizza Hut小屋,民宿才正式营业。

老板目前居住的小屋,图中在柜台上的猫咪叫阿淼^^

yes, it's 阿淼 ^^

小屋六设计图(图片源自寒舍面子书)

随着4年的经营,其他小屋也在随后几年里慢慢出现。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房屋的设计与建设全由老板自己DIY,着实地运用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理念,确实让我感叹。我入住的那一天,还看见老板给户外的地上补洋灰(我还不小心踩到 :p )。第二天早上8点,老板已经在小屋六与工人一同工作了。

供烧烤与旅客聚集的空间

在这不短的几年里,民宿在老板坚持的理念底下慢慢地成长起来,土地还是只有那么“大”,可是在精心设计底下已经从2间小屋变成6间小屋 + 1个烧烤聚集地 + 1片美丽花田了^^

关于6间小屋的特别之处与照片大家可直接到寒舍的部落格或FB一瞧,相信不用我在这里多说,你也会瞧上你喜欢的那一间小屋^^

我与小屋五 - Hut Leluyaa
 
(小屋五,图片源自寒舍面子书)


Hut Leluyaa 是一间提供给2人或情侣的小屋,两层,二楼是个屋顶较低的阁楼。
小屋的格局分配基本上很简单:睡房、浴室、饭厅&厨房,再外加一个mini阳台。
至于每个部分的设施也相当充裕:
睡房处有电视、dvd机和吹风筒;
厨房有供2人份的厨具与餐具; 
饭厅有热水壶、茶杯、茶+咖啡+糖;
厕所也有热水器、洗发精和沐浴乳。

对于想要好好在小屋里休息的我们,
这样的格局与设施已经很足够我们在里面混日子了,呵呵。

 
楼上Queen Size 床、电视与木门外的mini小阳台; 楼下浴室门口(图源自寒舍面子书)

楼下厨房,*注:图中洗手盆下红色的木框可是流动式厨具柜子哦!(图源自寒舍面子书)

浴室的地势比厨房再低一些,所以开门之后是要下3级楼梯的哦~ (图片源自寒舍面子书) 

由于山上没有什么餐厅,特别是傍晚之后店面都没有营业。
所以我们启程的午餐在昆达山上的美景酒店里的美味餐厅里吃,
美味餐厅的食物简单大份但不失美味,是我们当时在山上找到的唯一华人餐厅。
然后当天晚餐和隔天早餐都是在小屋里下厨的。

另一半准备的简单晚餐^^

从2楼楼梯下来就是饭桌了,楼梯?饭桌?楼梯?饭桌?哈~就是结合体楼梯+饭桌!赞!


食材小提示
 民宿本身并没有提供下厨的酱料,下厨的食材都要自己带上来。
这次,食油和盐之类的酱料是我在家自备。
至于食材,kundasang一路上都可以看见许多小小的菜摊,所以蔬果类基本上都可以买得到。
其中比较齐全的是kundasang中心的菜市集。

Kundasang菜市集地图, Google map 没有确切座标,可能要search kundasang KFC再看以上地图找菜市集,waze使用者可以直接search "Kedai Sayur & Buah-buahan Kundasang"

至于肉类,在菜市集附近的商店部份有在卖,但卖的都是整只鸡或8个鸡翅一包的冷冻包装。
由于我们只有2个人,所以最后只是买了罐头沙丁鱼。
在山上的好处是,温度低。
民宿白天的最高温约24度左右,所以食物不容易坏。


夜晚的银河
夜晚的银河(图片源自寒舍部落格)

我们入住的那一晚刚好白天下雨,晚上却因为雨后天空特别明朗,所以星空万里。
我们在星星之间看见一层白白像云一样的东西,民宿老板告诉我们那其实是银河。
银河靠肉眼是看不清楚的,老板随后把他加了曝光的照片给我们看(即上图),我们才大吃一惊。如果此时有望远镜,这些银河系就可以尽收眼底了!


夜晚的温度
当晚室内温度 - 18.5度C

到民宿来一定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寒衣和长裤一定要带上。
我入住的那一晚,8pm 室内温度是18.5度,我们到室外时因为有风所以天气更冷。
我是包紧长袖寒衣长裤和包鞋再加一瓶室温啤酒出去看星星的,只有保暖的衣服再加上暖胃的酒才打救了我,呵呵,可是看星星的时候我还是一直在打喷嚏。

当天晚上入睡是我是穿着2件T-shirt + Jacket 和长裤一起睡觉了,也不记得半夜室温到底降到几度,据说这里的最低温度是14度C。


早晨与神山
7am,从mini阳台望出去的神山

寒舍附近的景点

Desa Castle Dairy Farm

这其实是个牧牛场,只是刚好我去的那一天下着雨,牛儿都回到栏去了。
这牧牛场的入门票是人头收费,一人RM5
也许是下雨的关系,那天进去除了美丽的山景以外就没办法再看见什么了。
我把这牧牛场归类于其中一个没有为游客给予妥善指示的景点之一
从售票的入口处驾驶上山路很烂(只能以时速20公里前进),沿路上也没有什么指示告诉你应该把车泊在哪里。
我们也是一路直走了很久,才懂自己该把车放在什么地方
再来,牧牛场里所有牧牛的草原并没有开放给游客进入
我们只能站在草地旁的马路拍照
然后,泊车的地方有个卖牛奶冰淇淋和waffer的地方
除了已经包装好随便在山下哪间超市都可以买到的牛奶以外,
就没有任何新鲜的牛奶售卖了

当然,你可以说它所有的运作都是为了生产牛奶不是为了招待游客
但既然你收游客的钱,你收入门票!
这样的招待未免也太过抢钱了吧=_=
好歹也放个解说员什么的~唉
总之来这里的话,纯粹欣赏风景还是蛮推介了
但其他部份就不用太期待了


旅后感想
躺在床上望出去的美景

这趟旅程对我而言感觉蛮奇特的,我总是有一种置身在国外的错觉
能在本地找到这么优质的民宿与美景实在让我倍感意外
过往在西马的山上只能住到resort,
像这么家庭式设计又精巧的民宿实在是我在马来西亚的第一次
很高兴能在自己的土地找到这么漂亮的一个地方^^
希望这样的经营模式以后能持续下去,也影响更多有心经营民宿的人
让这样有quality的民宿在马来西亚盛放起来^^



                        民宿资讯                        

交通
我是自己驾驶上的,从KK市区用普通速度驾车上山大约是2个小时半的车程。
我驾的是perodua axia,所以非常省油
车子承载2人,来回kundasang只用了RM 35

道路
基本上一路上山的道路是很好走的,只要有驾驶过山路的人应该都不会有问题。
但是去到要上民宿的那段小路则非常崎岖
因为道路年久失修
我驾驶的时候甚至还曾经以为那段道路已经到尽头了,因为路上甚至有比轮胎还大的顽石
退车出去再几番寻找还是回到同样的路
带着冒险和很害怕axia被毁掉的惊险心情我才跨过了那些顽石道路
不过相信我
当你成功跨过那些路之后,美丽的风景就在前面等着你
不过由于道路崎岖,建议还是白天行驶
白天已经很难看到路了,夜晚的话,自求多福吧

讯号
民宿不提供wifi, 但好处是这里电话讯号流畅无阻,所以watsap打电话都ok.


联络与预定方式
Contact Number: +016-860 7476 (9am - 8pm)
NO sms, NO watsap, NO wechat. TQ (XD)

Email: littlehutmesilou@gmail.com / shiaohan@hotmail.com

Reservation: http://littlehutmesilou.blogspot.com/p/reservation.html
预定的时候请仔细阅读reservation的订房须知在拨电给老板哦!


相关网页

Little Hut 部落格:  http://littlehutmesilou.blogspot.com/

Little Hut 面子书: https://www.facebook.com/mesilou


其他网上找到关于Little Hut的部落格

狮情话意部落格:

这些。那些:











Monday, 15 June 2015

卜卜剧场之年度公演 - 《人民公敌•现在进行式》幕后制作与感想

3年艰辛的经营之下,卜卜剧场今年也努力地造就了这部新的作品。此作品乃是卜卜剧场旗下经过半年演员课程训练的学员所饰演的,每个学员都是沙巴人,他们有些是中学刚毕业的学生,有些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更有一些已经是数个孩子的母亲。

卜卜剧场其中一个非常独特的经营模式,便是以多语言教课与作品呈现。在卜卜旗下的作品中,无一不是采用多语言的。这种多语言的处理不但让演出变得更加丰富,也更密切地体现了属于我们熟悉的本土文化。

此次作品改编自19世纪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名著《人民公敌》。改编之后,作品故事主要围绕着经营浴场的利害关系,再融入现代社会议题,畅谈媒体与网络的影响力。


作品名称:
《人民公敌·现在进行式》

演出类型:
小剧场舞台剧演出

制作单位:
卜卜剧场

导演:
程守明

演员阵容:
Rosmawati Sufian Koroh
Cassandra Wong
郑桂珍
候桂芝
刘伊芝
邱凯沁
郑加乐
Eugene Tong

语言:
多语言(附中英文字幕)

演出场地:
亚庇善导中学 - 1B班 教室

演出日期:
2015年6月4日 - 7日

演出场次:
5场

---------------------

我与作品之间的关系:
在机缘巧合之下,我在卜卜去年的作品《见红》有幸参与。因此今年也不例外地加入了制作团队,成为此演出的舞台监督与灯光设计师。由于去年面对时间紧迫的经验,于是今年早在开演前的一个月,我便开始与卜卜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除了处理演出的各大小事务,后来也在布景设计上参了一脚。

-------

各个设计处理与作品的理念:
《人民公敌·现在进行式》的演出过程里,除了故事本身,你更可以从演员的表演身上获得许多的讯息。作品中共有5个主要角色,可是却有8位演员在个别饰演。所以你会在戏中看见不同的演员在不同的时段演绎着该主要角色,又或者该角色的确还在舞台上,却没有一个演员在饰演它。

在作品中本身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故事本身的“戏里”,一个是灵魂空间(名称定义因人而异)的“戏外”。所以设计团队在设计的过程里,几乎离不开这戏里戏外的处理。

由于此次导演所走的路线,几乎以“架构”为主,没有奢侈的道具布景,只用演员的身体演绎为主要“工具”。因此在所有的设计上也以“架构”为主轴,像骨架似的设计,无论是音乐所采用的乐器与节奏、造型、灯光及布景的处理都是如此。

布景设计 构思者: 程守明 & 陈薇琪


此次采用框框的处理,以30尺长 X 12尺宽 X 8尺高的白色框架建造出作品中世界的外貌。以简单的白色画出戏中所需要的线条(比如木框、衣架与十字架),再配合黑色的背景和地板,利用唯一的五张椅子制造舞台线条的层次,其余的画面便经由观众的想象中构造出来。

灯光设计-



在灯光的处理上,以灯管作为布景线条的“Highlight,借此让框架的线条得以在舞美上升华。除此之外,也 以蓝白色调出戏中情绪与空间的微妙处理。在设计灯管的过程中,为了让灯管得以在不同的层次分开亮起,再加上也顾及操控方法的关系,我因此自己制作出如图中像按摩斯密码一样复杂的开关。

除此,我也用了简单并且均匀的8150w Flood Light作面光处理,在低舞台近距离的空间里用低瓦特的灯具,主要希望避免舞台太亮之余也不让课室的温度太高。另外再加一盏50w MR16作为区灯以提升演出尾端的意境处理。 

造型与音乐音效设计-



值得赞扬的是作品中绝大部份的音乐为原创配乐,设计者为演员之一Eugene Tong(图左下)。他是于本地SIA艺术学院毕业的钢琴音乐才子。他所创作的音乐透过一些简单的琴声与戏中独有的节奏完美地编出戏里戏外那种吊诡的调调。

此次在造型上由于一个服装将被多个体型身高不一的演员穿上,因此在选择质材与裁缝上都需要别出心裁地构思出可以符合演员们的体型又不失美感的造型。造型设计者也是演员之一刘伊芝(图右下),她本身除了是上班族以外,更是一位Cosplay 演员,平日一直热衷于自制cosplay衣裳,这次当上设计师的她更完美地改造了所有的服装,让服装有了奇迹式的变换。

-------

舞台监督笔记:

自己创造黑箱剧场-
此次的场地为学校课室,在处理上,就是简单地希望可以在所有的限制里尽可能作出最好的效果。

隔音墙-

 

由于教室本身有两面都是百叶窗,而且单是一面便有多达20扇窗,导演担心教室外头的吵杂声音会影响观众的看戏过程,也担心演员的集中力被影响。
因此在演出未开始前的两个周末,我让演员们回到卜卜工作室(也是他们排练的地方)开始制作由鸡蛋托与纸皮箱结合的“隔音板”。


为了省钱又想让观众得以在比较专注的环境之下看戏,我们便思考出以下结果,就是寻找回收的纸皮箱(不用钱)以及以RM0.05一个购买的500个鸡蛋托(总数RM25,便成功造出2副长42尺高8尺的隔音墙。

隔音墙在教室挂上以后再加上黑布,其出来的效果可说是非常成功地让室内产生了一个更安静的空间,让教室可以变成有质感的黑箱,其中它所占的功劳绝对不少。所以此次的隔音墙实验,非常成功。

人力资源-


由于小地方办大事情,一直无法筹集得以协助的人力,最后只得由演员们一块努力把舞台创造出来。个人觉得这也不是一件坏事,我一直觉得演员本身除了需要锻炼演技以外,也应该清楚知道剧场的运作。只有从低做起,才得以明白一部作品的生产不容易。我一直无法接受那些长期被“服务”并且一直对工作人员摆出一副至高无上脸孔的大牌演员,衷心希望他们可以从开始接触戏剧的时候就明白每个人都在为作品付出,人人平等的道理。

观众席-




百搭被与草席,一种在家看戏的感觉。
我很喜欢小剧场的形式,坐在地上看戏有一种好像在家里看戏的感觉,它既可以让你盘腿而坐,无需平日的拘谨,又可以近距离地观看演员的表演





前台设置-


简单的纸皮箱看板,虽然纸皮箱看起来并不精致,但是我个人觉得它就是简单又好用!而且可以很好地带出剧团务实地感觉(也很有效地让观众明白我们就是走经济路线)。虽然没有漂亮的看板,但看板上的内容、资料与照片都是经过细心挑选与准备的。


------

感想:

在空间里再造空间


当初为何选择灯光作为自己发展的道路,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因为它能在空间里再造空间。而这一次改造课室的感觉也很雷同,也同样让我觉得很兴奋。

在没有剧场理念的社区从事剧场活动
我喜欢在社区做剧场活动,除了因为挑战而觉得兴奋以外,那种探险的感觉还包括与各式各样新的观众有所接触,尤其是在小剧场这种这么近距离的互动底下,看着观众因为演出所产生的反应,都让我觉得好奇又振奋。

Q & A 环节的意外惊喜
这一次卜卜演出其中一个让我觉得而外惊喜的便是他们的Q & A 环节。我个人认为这是其中一个我在这么接近社区的活动中分享内容最丰富以及互动率也是最高的。首先让我意外的是,这些大部份第一次上舞台的演员们竟然在没有预设的情况下踊跃地举手问观众问题,而且他们个个都非常勇敢地发表自己对演出的看法和意见。这样的情景在我过往所接触的剧场Q & A是极少看见的,也是我觉得很应该鼓舞的。除此,在观众群里,除了一些曾经有看过剧场演出的观众发问以外,竟然还会有母亲、uncle及中学生等比较鲜少在Q & A里作声的群众也主动举手抢问及发表自己的感想。


我常常很支持导演在这种很接近民众的小剧场作Q & A环节。这环节除了可以听到观众对于演出的看法以外,还可以让演出单位更了解来看戏的群众有些什么人,而戏本身又对观众产生了什么影响,这种相互影响的互动往往可以给彼此带来很多惊喜,无论是对于观众还是对制作单位本身都是非常好的刺激。

开垦荒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无人得知的土地上,你就必须一百次一万次不停重复地向每一个跟你有所接触的人沟通与解释剧场的美。当中有很多人会不予理会,还有一些会产生攻击,或者一些趁机取巧谋利,更有一些让你觉得他莫名其妙的人会不时出现。但就是因为这些奇特的遭遇,才能让你更透彻更接近地与生活中的人群接触和碰撞。这种互动的欢乐是很难在先进的大舞台上遇见的。我想在第一次走进社区时,我便爱上了这种可以在近距看见那些不曾接触剧场的uncle aunty因为看戏而兴致勃勃的表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这次合作认识了本地以及来自新加坡和台湾的新朋友们!还是那一句,不得不说,认识新朋友的感觉真好,太感动了!

卜卜剧场今年无论是创作还是整体的处理上都有了进步,希望这样的好作品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持续上演,同时还可以到更多的地方演出,在此为卜卜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