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0 June 2016

禤(xuān)素莱 《随军翻译》


一个对军事毫无概念的书生,从充满好奇,
频出乌龙的菜鸟,进展到后来心智、意志都备受考验的随军翻译。


作者: 禤素莱

出版社: 有人出版社

初版: 2011年8月

书本资讯: http://www.got1mag.com/blogs/got1mag.php/2011/08/24/-1470


-------------------------------------------


我没有办法一直看书,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没办法长时间专注在文字里

离开中学那段沉迷在小说的岁月以后,
生活的忙碌让我早已落掉那种一整晚可以追着一本书看的习惯

近这8年来,在屡屡挑战失败以后,我着实认为自己可能真的不像以前那么爱看书了

但是遇见之前的《万水千山,三毛》,还有这次的《随军翻译》
这样的缘分可说是完全可以推翻我对自己的质疑

原来不是不爱看书了,而是还没遇上它

----------------------------------------

那天因为买了戏票,为了打发时间,和男友到图书管走走,
男友是个读书人,所以很快在书架上找到自己想看的书,
见他兴致勃勃地,我也不好意思打扰,
只好独自在书架间继续无助地找书
那时候我心想,如果真的找不到有兴趣的书,就拿个漫画还是图书过过时间就罢

在图书馆里找书
感觉就像是走在这个社会一样
有些书的外表非常吸引,但拿起后再翻一翻,却发现不是自己的那杯茶
有些看起来非常有价值,读着读着却又发现其内容深奥得自己根本吸收不来

有些书(人),就是需要缘分,在对的时间,对的自己遇见那个对的它(他)

《随军翻译》就是我的那个它 :)

-------------------------------------------

原以为这个标题底下的书应该会挺沉重的
没想到书本的第一个章节“军事机密”里头的“机密”
竟然是女生在军营里上厕所遇到的趣事和可怕的状况

更奇特的是,透过作者非常简单的文法,我竟然兴致勃勃地跟着她的笔路
一一探寻一个女生怎么在南斯拉夫、阿富汗及伊拉克这种一听到就觉得冒汗的战地生存
这是一本她在军营里记录故事的笔记

我一开始以为作者大概是中国或台湾人之类的
男友见我一边看书一边窃窃笑,
他斜眼瞄我,我忍不住跟他分享内容,他才问起作者是什么背景

被这样一问,我才意识到自己应该翻一翻书背了解一下
这一了解就觉得惊讶不已
原来作者竟然是马来西亚人?而且是一个来自马六甲的女生?
难怪她文路的调调让我觉得好熟悉

作者在开始的第一个章节里记录了许多军营里不为人知的生活琐碎小趣事,
慢慢地在第二和第三章节,作者才把一些比较沉重的题材注入
她的文章精简有力,很straight to the point的把自己所见所闻和想法写出来,
比起那些文绉绉的词汇,作者的文路就显得简单却又精彩
这点让我深感佩服

这个笔记,说的正是在同一个时间里,地球另一边正在发生的事情

他们的文化,背景,历史,曾经都是我觉得陌生的
透过网路和朋友之间的言谈,我略知伊斯兰国战地的一些背景
可是对于更多的细节,是在看完此书以后才得知的
而且我更惊叹地发现,在如今这个这么文明的时代
原来还是有这么一个族群,女性的尊严跟动物没有分别

经过作者分享的所见所闻
我如今终于明白为什么 ISIS 会出现
也深深体会到对于这个族群的无奈

我衷心希望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教徒不要被误导成那种不文明的族群
看着那些战地的人类
我觉得我们的国家还是有救的
please 啊~千千万万别让马来西亚堕入那种可怕的境地里

------------------------------------

我很佩服作者面对事情的果断和理智
除了在编写这本书,要如何把自己置身事外地把文章写好以外
还有军营里面对种种困难的思维态度都是很值得学习的
我自问自己实在没有那个EQ,可以在那种条件底下仍然这么理智地思考
作者对事件的处理方式和看法让我收获不少
同时也不禁替作者感到丝丝的怜惜
我知道这种理智的智慧,除了因为是个知识份子以外,
当中还需要很多特别的历练,才能促成的

“能够真实地去感受和平世界是何等美好,安逸的人们不要轻易妄说渴望战争的洗涤”
禤素莱在自序里这么写着

所有的和平都是历史里那些无数的战争换回来的
那些马来西亚的年轻孩子们啊
实在是不要忘记,我们现在所享受到的,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获得的事
和平是如此珍贵
为了继续和平,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奋斗
别只在乎韩剧和包包,别只在乎名牌和美食
别等到国家将亡,我们失去一切以后才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


Thursday, 9 June 2016

价钱与价值的区别(一)- 给桌子一个新生命的过程

起笔之前的念头:这似乎会是一篇极长的文章,因为我不知道,起点和终点在哪里。


---

星期一的午餐后,我在停车场走回家的路上发现了这个被遗弃的木桌子。
                            
                                          图1
图2

发现桌子的时候,桌子是如图1一般被很多其他家具围着的。
我看了看所有被丢弃的物品,唯独桌子是比较完善的
又恰巧碰上我最近正打算自己动手为厨房制作一个新桌
有了这桌子,就完全省去买木材的费用,可以直接修补使用。

可是看着图1的时候,我是有些懊恼的。
因为我家在3楼,可桌子毕竟还是有些重量吧,除了上楼梯之外,还得走上一小段路
想着想着,我又掉头走回家,没把桌子带走,并且希望路上可以遇到一个男士,然后就顺势找人帮忙? 
我一边这么想,一边把照片传给与我同居屋檐下的男友

很遗憾地一路走回家都没遇上谁,已经走上3楼的我又继续懊恼着该怎么办的时候,
男朋友的一封信息改变了我的主意。
他说:“亲爱的,要相信自己,你是可以的,去把它搬回家吧。”

男友的信息是个大大的鼓励,同时也提醒了我
我刚刚确实没有真正靠近木桌好好感受一下它的重量就放弃搬回家的念头了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想要突破自己,想做一些平时不会做的事(如:自制桌子),可是才看见了机会,还未探索却又因为小小的艰难而退缩了”

以上句子正是对我自己很好的讽刺。

于是,在内心的讽刺与男友的鼓励下,我重新步下楼梯,搬桌子去。
图2就是我把桌子从垃圾堆里搬出来放在马路上检视时拍的。

不是没有拾过破烂的经验,但以往都是为了演出而做,而且有朋友陪着一块做。
不知为何当到了自己独自一人的时候,原本觉得正常的行动力,在没有了“工作”和“伙伴”作为背后的理由时,自己反而却步了起来

我必须承认,把桌子从垃圾堆里搬出来对当时的我而言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因为我正在害怕木桌上的虫子,还有草地上的垃圾看起来一点也不美妙,
木桌子的重量让我不得不稍微利用身体的其它部分作为支撑,
换句话说,我的肩膀、腰部和脚都必须和这刚从垃圾堆里搬出来的桌子触碰。
我费了不少力气在搬运的过程里游说自己忽略那些虫子可能会爬上身体的可怕念头。

是的,其实以我结实的手臂还有那非一般“小”的体型,怎么可能搬不动这桌子呢?
所以我成功把它搬上了3楼,还把它搬到阳台去。

图3

感谢我自己常常有很多别人认为很不切实际的想法
在某一次不切实际的地幻想着要给自己制作木桌子时,
我到五金店买了个电钻还有图3显示的杀虫药水。
(杀虫药水:罐子上杀虫剂的名字为Timberlife Exterior, 据五金店老板说这是个非常有效的杀白蚁还有其它可能在木质物品上生长的虫虫药水,但一般工人不会购买这个,因为它比较昂贵之余量又少,但对于我们这种爱幻想自己做些有的没的年轻人应该是比较适合的,而且我必须强调,多亏有它,原因下文解释。)

这药水非常容易使用,只要拿个铁碗把药水倒出来,再拿个漆刷把药水刷到木桌上,药水会自然渗透到木材里。但是药水有很呛的气味,不适应者需要带口罩。
可怕的画面在药水涂上的时候一直在挑战我的极限。
除了看见蜘蛛一个接着一个逃跑之外,还看见住在木材缝隙里的蚁巢因为我而准备大势搬迁
大蚂蚁带着小蚂蚁,小蚂蚁咬着蚂蚁蛋,当下场面极为壮观,可惜我用了神速将药水涂在它们身上,因此而来不及拍下任何照片。(不用神速的话,在这高高的3楼阳台,它们还能搬迁到哪里呢?不就是我家?)

大概一个半小时左右,确保自己没有遗漏任何可能有虫子的部份以后,我开始进行修补工作。
之前制作桌子的人大概是为了应一时的急用而制作的吧,所以桌面底下有很多下钉手法拙劣留下的痕迹,许多长长细细的钉枪钉子岔出来,必须得一个一个剪掉或用锤子把它们锤扁以免日后自己使用的时候不小心弄伤自己。
我一边修补一遍进行用砂纸磨木的工作
图4

磨木是个自我要求和耐心比赛的过程,要把碎木和岔开的木屑都磨掉,就必须仔细地观察木桌的每一处,当下你可以拥有因为没有耐心而选择忽略的能力,这似乎你的要求去到哪里。
我花了一个小时半,才把桌子磨到自己觉得满意的程度。
(图4的梳子是磨木的时候为了让砂纸比较好使而被裹着用的代替品)

                    
                            图5 补木泥
图6 护木漆 Shellac

在一些蚂蚁住过的隙缝上补了木泥以后,就开始上护木漆啦。
无庸置疑,上漆绝对是另一个和自己对话的好时机,因为它所花的时间实在是超久的。
我总共上了2层漆,待干再涂、隙缝补涂等大概花了1天半的时间。

第一层漆上好的模样

木桌上色完成



小小感想
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只是这么小小的一个行动,但是这个过程的思考还有和自己的每一段对话,我都非常珍惜
对我而言,它不只是让我家里多了一个桌子这么简单的行动而已
从来没有想过思想的冲击不一定是来自于什么大制作
有时候只是好好为一张桌子涂漆,也会有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