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8 October 2019

雪隆安溪会馆90周年庆典 - 延续一个好精神


雪隆安溪会馆90周年庆典-幕后工作团队合照



作为一个90后,我必须承认自己当初对于会馆的认知是非常浅薄的。在中学的那个年代,我对于会馆的认识仅局限于学校的捐款项目,还有长辈们闲话家常中的“打麻将”、“卡啦OK”等等。后来到了学院念书,才开始发现有些会馆有提供奖学金。

出来做event以后,就知道只要有“会馆”几乎就等于有官商有剪彩有拍照有酒席有很长演讲。另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出席者大部分都是长辈级人物,年轻人寥寥无几。

这些,都是我过往对于会馆的刻板印象。


那么会馆于现代,到底扮演着一个怎样角色?它跟年轻一代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一次参与雪隆安溪会馆的90周年庆典的幕后筹备工作,让我对会馆运作不仅有了新的认识,也发掘了许多可贵的精神。


*愿意栽培年轻一代 - 《中国安溪寻根之旅》冬令营*


我并不知道会馆的青少年们在这趟冬令营到底学习了什么,但我可以确定的是,冬令营让这群青少年有了自立自主的能力,大家也抱持着积极快乐的工作态度,每个参与庆典工作的青少年们的配合度甚好,在工作中该有的认真与机警都完全展现。

能够有这样一群懂得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青少年,相信在冬令营里所规划的团队活动居功不小,也给予会馆对于新一代的文化传承起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批愿意给予年轻人机会的长辈*


在会馆工作时,其中让我颇为惊讶的画面是,总会有一些年轻的会员不时来到会馆,打开电脑便开始埋头苦干起来。他们有的在为会馆日夜赶做影片剪接,有的在做各种平面设计等等,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在处理手上的工作。在这些年轻人埋头苦干的当儿,还会有些长辈不时带来一些亲自下厨的好料与大家分享,更还有长辈默默地在一旁协助与等着大家放工一同去吃一顿晚餐。

个人觉得这样的一种陪伴是很珍贵的,尤其在这个年代会馆看起来也许很有钱,但真正愿意下手做事情的未必多,然而愿意陪伴、提拔与看着年轻人成长的长辈们就更为可贵了。


*老板们不只是老板,更是愿意一起亲手参与工作,一同学习与分享知识*


关于这一点确实让我感动。能够当老板并不容易,因此成功当上老板的多少会希望自己与别人的待遇不一样。但是在会馆,只要大家一坐下来开小组会议讨论工作,都愿意放下自己的身份专心做事与学习。其中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大伙儿在开会的时候,我给大家分享如何分辨左台和右台 Stage left, stage right, house left, house right。看着每个日理万机老板们开始比手画脚地分辨着舞台的左右,有些抓抓头,有些还站起来亲自示范,画面非常逗趣。也感恩大家愿意聆听我的建议。


------------------

我想其实无论经历多少年,会馆“共谋福利”的精神始终是不变的。
当初许多会馆在马来西亚成立之时,都是抱持着同胞携手一同在这片土地上互相扶持,一起谋生的概念。
但无论谋了多少福利,一个族群的文化与精神始终是不能摒弃的,就像那一群能够机警完成任务的冬令营青少年一样。
只有让人敬佩的精神和文化可以让一个族群延续下去。
然而一个文化的传承背后必须得有一群很重要的队伍作付出,无论是历史的保存,精神的保存等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庆幸如今在雪隆安溪会馆还能看见这么一群尽心尽力为历史与未来付出的一班朋友。这样的工作磁场和能量实在难得。虽然不是安溪人,但我为你们的精神感到骄傲。

安社长歌九十载

溪流永续一家亲


希望这样的传承精神能够在马来西亚的各个会馆持续下去,让一个好精神好能量延续!👍